三分钟了解通信知识TCP与IP协议(含“通信技术”资料分享)
TCP/IP
TCP/IP分层模型
①应用层:为用户提供访问 Internet的一组应用高层协议;
②传输层:提供应用程序间(端到端)的通信服务,包含TCP和UDP:
- TCP:提供面向连接高可靠的数据传送服务;
- UDP:提供面向无连接的提供高效率的服务;
③网络层:处理运输层分组发送请求;处理输入数据报;处理差错控制报文;
④网络接口层:负责接收IP数据报,并且通过特定的网络进行传输;
注:与 OSI/RM分层的原则不同,TCP/IP协议簇允许同层的协议实体间互相调用,也允许上层过程直接调用不相邻的下层过程,甚至在有些高层协议中,控制信息和数据分别传输,而不是共享同一协议数据单元。
TCP/IP主要特点
①高可靠性;②安全性;③灵活性;④互操作性;
TCP/IP协议簇
- 应用层:POP3、FTP、HTTP、Telnet、SMTP、DHC、PTFTP、SNMP、DNS、NFS、CIFS、Samba等;
- 传输层:TCP、UDP等;
- 网络层:ICMP、IGMP、IP、ARP、RARP;
- 网络接口层:以太网、令牌环、帧中继、ATM、FDDI等;
- TCP协议:POP3、FTP、HTTP、Telnet、SMTP;
- UDP协议:DHC、PTFTP、SNMP、DNS;
IP
IP协议的作用在于无连接数据报传送、数据报路由选择和差错控制。
IP数据报的格式:
包括版本、报头长度、服务类型、总长度、标识、片偏移、生存期协议字段、报头校验、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这些前20个字节格式是固定的。选项部分开始是可变的。
对于IP地址的5个分类,我们在综合能力里面有进行过详细的介绍。A类地址起始地址为1~126,B类地址起始地址为128~191,C类地址起始地址为192~223,D类地址起始地址为224~239;E类地址起始地址为240~255等;
TCP
提供确认与超时重传机制、流量控制、拥塞控制等服务。
(1)TCP段的格式
段由段头和数据区组成,如图所示:
(2)TCP连接
3次握手:第1次,发送端机发出连接请求CR,该请求中包括发送端机的初始报文序号;
第2次,接收端机收到CR后,发回连接确认CC,其中包含接收端机的初始报文序号,以及对发送端机的初始报文序号的确认;
第3次,发送端机向接收端机发送数据,并包括对接收端机初始序号的确认。
这样当连接建立后,就可以进行数据传输了。
(3)流量控制
接收端实现控制流量的方法是采用“窗口”。接收窗口由接收缓冲区空间组成,表示的意义为上一次确认的字节到缓冲区的末尾。窗口是可以滑动的,当数据进入缓冲区时,窗口滑动,缓冲区剩余空间减少,将限制数据进入;当应用程序从缓冲区中取走数据时,窗口滑动,缓冲区剩余空间增大,可接收更多新的数据。
(4)拥塞控制
TCP提供的更有效的拥塞控制措施是采用滑动窗口技术,通过限制发送端向 Internet输入报文的速率,来达到控制拥塞的目的
想要免费下载本期资料的朋友们,①请“关注+转发”,②然后再点击“私信”给小编回复“通信2”即可获取。
好的,本期内容就是这些,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回复!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“关注”和“转发”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