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国十八年年馑纪事o大饥荒序幕o三
1901年,陕西去冬今春,雨泽乃缺,关中百姓在饥饿中熬煎,各地乡绅纷纷召集贫苦百姓,以三牲之礼,在神庙向龙王祈雨,但龙王不为所动。旱灾导致大麦和小麦多未播种,勉强播种地里的庄稼多又干枯,只有近水的菜地尚有产出,关中受灾面积很大,夏季收成极小。好在秋播时龙王开眼,这年秋季收成尚可,人们以杂粮和野菜、树叶,勉强度过了饥荒。
清末民初,老天爷闭着眼睛打瞌睡,一被军阀和土匪的枪声惊醒,就再次发怒,不分张三、李四、王五、赵六、刘七胡子,没头没脑的一通乱棒打下,导致关中地区气候变异,时涝时旱。加之战乱时期沉重的税赋,往往达常时的四倍之多,更使人们难以喘过气来,关中社会经济从此走向整体没落,人民生活异常艰辛。此后,就是平常的年份里,春荒之际和寒冬腊月,也常见饿殍阻道,野狼啃骨,鹞鹰猎腐,猫头鹰怪笑,哀鸿悲声。持续恶化的社会生态,为水、旱、蝗灾的肆虐拉开了序幕。
外敌猖狂,内乱不休,清政权在四面楚歌中灭亡,中华大地开始了更为酷烈的内战。拥兵自重的军阀,不断扩充自己军队,不仅吸纳流民,也驱使辖区从事社会生产的青壮年,为其争城掠地。豪强们为了供养庞大的军队,对辖区百姓横征暴敛,强取军需,将残余的社会资财,变为战场上的弹药,使民间社会钱粮枯竭,百姓生活更为悲惨。
1915年大旱,陕西全境夏季几乎绝收。官道上东西南北来来往往的逃荒要饭者,漫无目标地流动。赤地千里,四野枯黄,所经之处都是饥荒,跑到哪里都一样,同样要不到吃的东西。无可奈何的贫苦百姓为了生存,只有向富人卖儿卖女以打发饥荒,使当地的童养媳数量不断增加,少年长工增多。好在这年秋收尚可,关中百姓躲过一劫。
1920年春,关中地区降雨稀少,小麦分蘖受到严重影响。夏收时,农户们手提着镰刀来到地头,望着田里秃子头上头发一样稀稀落落的麦子,黯然神伤,熬煎一家老幼的生活难以为继。随同的老人和孩子们,在地头伤心地哭泣,泪水打湿了干旱的土地。入夏以后,吝啬的老天爷又数月不降雨,种在地里的农作物玉米、谷子、棉花、豆子等,又枯槁了,秋收大减,田间地头一片悲声。年末,乡村穷苦人家冰锅冷灶,还遭兵丁催捐。
1921年夏,陕西又遭大旱,灾情酷烈,全省72县遭灾。上一年歉收,人们缴纳沉重的税赋后,家中已空空如也,指望着这一年有个好收成,以丰补歉,以解燃眉之急,谁知这年还不如上一年。这一年,全省灾民竟达 124.3930万人!天下不服老天爷指令,四野八荒不宁,军阀混战,匪盗肆虐,恶卉罂粟广种,惊扰得老天爷已喜怒无常,情绪败坏,该下雨时不下雨,不该下雨时下些雨,睁着眼睛硬着心,看着天下苍生受可怜遭罪而无动于衷,致使饿殍载道,哀鸿声声。
1922年春,老天爷发了点善心,龙王降雨数次,关中夏收尚可,当地百姓又算躲过一劫。但入秋以后,龙王爷再次抠门,干旱无雨,导致当地秋收减产,更导致渭北原上小麦和大麦难以秋播。人们迫不得已,仅种上耐旱低产的荞麦和谷子,明年夏收的希望又渺茫了。
1923年,关中自去年秋天到这年春天,雨泽欠缺,干旱成灾,老天爷明知这兵荒马乱的艰难时世,水利早已不复存在,百姓只能仰仗自己鼻息,靠他的恩泽生存,但他老人家面不改色心不跳,不动感情不开恩,看着饥寒交迫的黎民百姓遭殃而不动声色。田间地头,到处是提篮子拿铲子挖野菜的老幼妇孺,他们饿得长长的黄脖子上,架着一个满脸菜色的脑袋,时不时有人饿昏倒在地上。官道上除了过往军队,行走的都是逃荒要饭的人。四周都一样,逃荒的人都没目标、疲惫不堪的步伐,一脸的愁苦和饿色。好在天不绝人,这年秋收尚可,关中百姓又躲过一劫。
1924年(民国十三年),关中春季干旱少雨,导致麦子分蘖不良,夏收减产。入夏以后伏旱,种到田里的玉米干的拧绳子,民众仰望天空,不见老天爷降雨。烈日炎炎,风卷云来,好不容易听到布雨的雷声,但雷公降下的不是好雨,而是打残庄稼的冰雹。干旱加上雹灾,使黎民百姓秋收的希望又破灭了。秋后,陕西成灾之地达 40多县……